详细资料:
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名为利簋的青铜器,是国家禁止出国展出的64件珍贵文物之一。
利簋通高28厘米,口径22厘米,上半部为圆形,侈口,鼓腹,两侧有两只兽形耳,兽形耳上还有垂珥,下半部为方形底座,造型庄重沉稳。
利簋腹及方座均以云雷纹为地,上面再以兽面纹装饰。方座上的兽面造型与利簋腹部的主体兽纹相仿,兽面巨目凝视,森严恐怖。仔细观察,在利簋的圈足部位还装饰有夔龙纹,呈二方连续图案绕利簋一周,方座四隅饰以蝉纹。
兽面纹、夔龙纹和云雷纹三种纹饰共同装饰在青铜利簋上,线条流畅清晰,给这只肃穆庄严的西周铜簋平添了几分凝重和神秘。
青铜簋的造型形式多样,变化复杂,有圆体、方体,也有上圆下方。青铜利簋便是采用上圆上方的形制,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,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。
利簋造型庄重,纹饰精美,不仅体现出西周早期高超的青铜铸造水平,它也是目前中国所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重器。
利簋造型与商周时期其它的铜簋并无显著区别,纹饰也是商周青铜器的传统纹饰,但在专家眼中它确有着其它铜鼎无法比拟的价值,这是为什么呢?
在历史上,关于武王伐纣与商朝灭亡的故事有很多,但是商朝灭亡的时间却很难确定。两千多年来,中外学者根据各自对文献和西周历法的理解,对武王克商的年代形成了40余种结论,最早时间为公元前1130年,最晚时间为公元前1018年,前后相差竟达到112年,这给商周断代带来了巨大的障碍。
周武王在牧野一战击溃商朝大军,以小邦而胜大国,从此周立而商灭。
这一改朝换代最重要的战役是哪一年展开的呢?商朝是哪一年灭亡的?利簋上的铭文恰恰解开了这个千年谜团。
利簋方座内底部有四行共计32字铭文。铭文字体扁长,并保留有商代铭文字体首尾尖中间粗的特征,堪称西周早期金文的代表作之一。
利簋铭文为:武征商,唯甲子朝,岁鼎,克昏夙有商。辛未,王在阑师,赐右吏利金,用作檀公宝尊彝。
铭文中所提到的有司,是当时中国古代的官职,在中国商周时期, 青铜被称为“金”,是只有王族才能使用的贵重金属,商军溃败之后,身为有司的利得到周武王赏赐给他的青铜,并铸造了一件铜簋,作为永世的纪念。由于这件青铜簋是利所铸造,所以人们就称它为利簋。
据《史记》记载“甲子日,纣兵败”。那么,难道周武王真的就是于甲子那天在牧野大败商纣王的吗?
关于这个疑问,利簋中的铭文也给我们提供了答案,铭文中讲到:“武征商,唯甲子朝,岁鼎,克昏夙有商。”
意思是说:周武王征伐商朝时,在一个吉利的甲子日清晨,出现木星上中天的天象,于是,武王战胜纣王并占有了他的国土和政权。
木星,古人习惯称其为“岁星”,与它有关的天象,一向被认为与战争有密切关系。当一个天体到达正南方天空,被称为上中天。中国古代历史上每逢改朝换代或发生重大事件时,人们常会有天象观测的记录以及对这些记录的解释被保存下来。
在利簋中提到的甲子日,正是牧野之战的时间,专家们也通过对天文的推算,把武王克商的年代确定在公元前1046年。
利簋铭文中所记载的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,并逢岁星当空,印证了《尚书•牧誓》中所记载的“时甲子日昧爽,王至于商郊牧野”。所以,利簋也被称作“武王征商簋”,
而它也是牧野之战这场著名战役的唯一见证。
利簋铭文记述了武王牧野之战获胜的经过,字迹凝重稳健,为西周早期的代表作品。它不仅是目前所发现的一件西周最早的青铜器,而且是迄今发现有确切年代记载的最早一件珍贵文物。
青铜利簋见证了中国古代武王伐纣的重大历史事件,它既为我国西周历史、文化、军事等提供了真实的资料,也是中国夏商周年代准确断定的重要实物见证,被誉为中国文物宝库中的一颗明珠,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