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资料:
八思巴(藏文:འཕགས་པ་,威利:Phags-pa;1235年-1280年),又译发思巴、拔思发、帕克思巴、发合思巴、八合思巴,义为“圣者” ,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 。吐蕃萨斯迦(今西藏萨迦)人,元朝第一位帝师,北京城的选址者、设计者、规划者。
淳祐四年(1244年),年仅十岁的八思巴来凉州(今武威市)学习汉文化与蒙古文化,同时学习汉地的天文、历法、建筑、风水、地理、儒学等,这为他以后成为大元帝师,走入蒙古帝国的政治舞台中心奠定了雄厚基础。蒙哥汗三年(1253年),忽必烈从受佛戒。
中统元年(1260年),世祖即位,尊为国师,即大元帝师,使统天下佛教徒。至元元年,使领总制院事,统辖藏区事务。六年,制成蒙古新字,加号大宝法王。十三年还至萨斯迦,为西藏佛教萨迦派第五代师祖。
至元十七年(1280年),圆寂于萨迦,享年45岁。追谥为“皇天之下,一人之上,开教宣文辅治、大圣至德、普觉真智、佑国如意、大宝法王、西天佛子,大元帝师”之无上称号。嫡传弟子有桑格、阿尼哥、沙罗巴。
* * *
创造蒙古新字
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前,蒙古人还没有自己的文字,先后使用过畏兀儿蒙古字、波斯文、汉字、西夏文等。忽必烈深感统一的文字对统治的重要性,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八思巴。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多人的智慧,八思巴最终在藏文字母的基础上,创制出一套方形竖写的拼音字母,即后来所称的八思巴字,并将它呈给忽必烈。至元六年(1269年),八思巴创制成以藏文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新字(后人称为八思巴字),2月元世祖忽必烈下诏颁行蒙古新字于全国。
八思巴结合蒙、藏、汉等多种文字创造出了八思巴文。这是元代时官用文字,皇帝下达的诏书等官方用书都采用了这种文字,使文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。因为元朝统治者是外来民族,所以对其统治帮助很大,但八思巴字在蒙古人集中的岭北行省和伊儿,金帐等汗国宫廷中并未真正使用,其实用范围主要是元朝朝廷上。如圣旨、懿旨、令旨、法旨、经文、牌符、禁约榜等(注:是元代官方保护寺庙的一种文件)。元后灭亡,蒙古贵族退回草原后,八思巴字已失去了使用价值。但作为昔日大国国字的一种文字传统,它没有被遗弃,北元蒙古朝廷中仍继续用方体字制造印玺,仍有蒙古贵族用八思巴文刻制碑文。